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最新报告:张君毅:《2016中国汽车金融报告解读》

最新报告:张君毅:《2016中国汽车金融报告解读》

最新报告:张君毅:《2016中国汽车金融报告解读》 1

2016年10月14日,“2016安亭国际汽车金融论坛”在上海开幕,本次论坛由上海汽车金融港、建元资本、罗兰贝格、汽车商业评论联合主。 CHINA《汽车经销商》为本次论坛的特约支持媒体。以下为蔚来汽车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人、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张君毅,针对《2016中国汽车金融报告》发表的解读。

这次报告的核心内容,有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 中国汽车整个金融市场的总体现状。

第二, 海外市场的发展,对中国市场的借鉴意义。

第三, 对于中国汽车金融市场,与现在讲得非常多的金融科技紧密结合的案例进行剖析。因为在中国当下的环境中,实际上我们比国外市场甚至有很多更领先更开放的领域。结合了这个特有的环境,有很多新的实践。

第四, 网约车。网约车共享出行,跟汽车金融发生了很多化学变化。

第五, 最后对整个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进行简单的展望。

总体现状

首先,汽车金融是整个汽车价值链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罗兰贝格最近完成了2030的汽车行业的利润分析,制造业的利润将回归5%这样一个非常低的毛利率水平。剩余的利润在哪里?金融是其中非常大的一块内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主机厂,金融机构、从业机构,切入到这个环境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虽然我们的汽车金融业务发展很多年了,但是渗透率来看,还是远低于欧美的一些领先的国家。由于这样一个潜在的金融渗透率的gap,我们有很大的潜力。

第三个,由于中国的市场、中国的消费者的观念是非常开放的,而且我们的市场是从一个偏管制型的市场逐渐的开放,所以更多的空间会打开。

最近一年当中,我们政府出了很多的政策,不仅仅是在网约车领域。实际上汽车金融领域,包括与汽车流通紧密相关的各个办法,也都在进行紧锣密鼓的出台。当然有一些办法现在还没有完全尘埃落定。但是总体上来说,整个市场向更开放更活跃的方向去发展。当然,有一些政策,例如网约车,还是处在一个互相探讨、摸索的阶段,各地政府的政策正在逐渐落地的过程当中。我们相信,这样一系列政策,将构架出来中国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更长远的整体技术框架和环境。

而汽车金融本身,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除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汽车保险、消费金融以外,其实像批发金融、二手车金融,这几年也产生了非常多的话题。而且这些参与者,从简单的银行金融机构进入了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整体上,过去我们的金融服务,是以经销商贷款(批发金融)为主,而现在,慢慢地向零售金融的角度去倾斜。

二手车金融,由于各种地方条例的限制,包括税收政策的限制,这个市场迟迟没有爆发。但是从过程看,二手车相关金融拼缝金融服务,这几年的发展比整体市场更为迅猛。这对于二手车评估定价等等的核心能力,造成了很大的促动。

汽车金融公司,现在是汽车批发市场中越来越活跃的主体。过去像这些工作,主要是由商业银行在做。但是汽车金融公司,由于对车对相关内容更了解,也在逐步地发挥作用。特别是很多主机厂,现在几乎所有的合资主机厂都有自己的汽车金融公司。国内的一些自主企业也在紧锣密鼓地加快建设。最近,长安汽车将重庆金融公司改名为长安汽车金融公司,其实是结合电商业务进行下一步的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有一股势力是不容忽视的,就是保险。我们列举的是一个保险数额收入的增长,但是,其实保险对于整个汽车金融市场的影响力,远不只于此。比如,险资开始对汽车等高端制造业进行直接投资。

另外,我们这几年一直谈的汽车售后维修的工作,现在国家各部委也决定以保险作为一个切入点,来推动售后服务零部件的工作。这几年我们很痛苦。因为我们最基本的一个数据——上牌数始终拿不到。现在各家公司采用的数字也都是从保监会拿到的数字。所以保险现在成了汽车市场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今年在这一年当中发生了很多变化的情况,特别是二手车市场。二手车市场几经转折,去年很多人热衷去投,从B2B的模式,到B2C的模式,甚至到瓜子等企业C2C的模式,力度非常大。但在这样一个运作环境当中,实际上推动了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包括电商平台,在布局流通业务的过程当中,同时在布局二手车的金融业务。这方面的政策、业务量在非常快的增长。同时对于金融业务的要求也在提高,包括对二手车估值的准确性等。

随着市场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在同样的领域中出现了很多新的玩家。以批发金融来看,大家看到,有一些经销商,卖车现在很痛苦,要布局汽车新能源领域。很多经销商开始进行对应的合作。另外一方面,经销商也在进入3.0的时代,过去是跑马圈地,大规模并购的方式。一些经销商坚持要发展汽车、不放弃汽车的时候,汽车金融成为他们选择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消费金融领域,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已经成为汽车金融公司的一个非常主要的融资渠道。

但是这些资产成为主流资产以后,会对整个市场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广义上的汽车共享市场或者用车平台市场,会产生大量的消费信贷对应的需求,给车主的、给网约车司机的、给普通用户的,等等。同时在汽车保险领域拼缝金融服务,费用改革以后,我们会提出很多UBI的生态系统和环境,而UBI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是把主机厂、二手车、车联网、汽车保险、消费者紧密结合的一个环境。

特别是新能源车,有它跟传统能源汽车的一致性,同时有它自身的特点对应的专享保险业在不断涌现。

在这样的环境下,汽车金融市场,哪些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驱动要素?首先我们要关注金融和技术相结合的。但是,并不表示金融加上互联网,其实很多技术并不光存在于互联网上,还存在于实体的汽车技术上,包括对于车联网的控制技术,包括对于车的掌控等等的内容。另外,我们对于汽车的消费行为也在发生变化。未来的消费者是不是要用车,他是拥有者还是使用者。当产权发生明晰转移的时候,这机会就来了。这样也给很多金融机构造成了很多所谓“拼缝”的机会。

国际市场

环顾整个汽车金融市场,汽车金融公司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汽车市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大部分消费者不是用现金而是用金融方式来购车。我们中国现在还是以银行为主。当然,信用卡的比例,未来可能有一部分的下降。但是我们相信,汽车金融公司等具有一定专业理解和技能的专属型的金融机构,将会不断地涌现出来。

另外一方面,举一些例子。前几年汽车互联网公司当中,一个非常有名的,在中国也有对应的模式,像汽车之家等等。是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已经产生了它的价值,它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比价和二手车估值内容。但是有一点,国外的实践也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汽车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平台公司不能独立存在。当和美国最有名的汽车经销商集团的合作发生变动的时候,它的业务也发生了变动。这是汽车互联网公司和经销商、主机厂共赢共存的一个阶段。

而UBI汽车保险新模式的发展,在大数据的应用环境下,存在着一些UBI的模式,通过OBD的方式来加强。问题在于,现在谁为这些记录去买单,谁为硬件买单、谁为服务买单。当现在汽车保险还不太赚钱的情况下,如何调整和切入,这方面国外有一些经验。国内还在进一步研究。

特别要提出的是,各家主机厂,这两年考虑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好几家跨国车企已经宣布,自己不是汽车制造公司了,未来是面对消费者的出行方案的提供商。所以,从宝马到奔驰,还有其它量产车企业,都纷纷提出了对应的汽车共享服务、汽车平台服务,甚至于出现企业像风险投资机构一样,投几类类似的相互竞争的业务。大家希望通过这样一些尝试风险性的投资,不被市场所淘汰。因为大家都担心,未来如果是共享平台主导的话,汽车制造商的份额在哪里?

我们看到拼缝金融服务,宝马提供的流动的分时租赁的模式,在中国还没有引入,实际上在欧美也已经大规模的动作。中国的消费者了解更多的是戴姆勒的一些、的模式。通过这样的模式,汽车制造商已经不单单考虑一个简单的分时租赁的模式,而是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系统。打个比方来说,比亚迪现在造轻轨了,从轻轨到私人轿车,最后如果出现比亚迪的自行车,是不是把门到门服务都融入进去?国外的特斯拉也是这样,甚至考虑到火车、列车,甚至是火箭这样的模式。

另外,丰田也基于电动车的出行服务,提出了和谐移动出行的网络,包括一些迷你车,包括多模式的导航系统。通过这样的方式结合到硬件的充电站等等的服务。我们说,汽车本身可以融资,那它的充电桩本身也是可以推动的。

福特这几年在这个领域当中也是非常激进,在中国,福特特别关注各类出行方式的创新。它甚至也在这个领域中进行了一定的风险投资。

中国汽车金融市场&金融科技

首先定义一下金融科技的内容。我认为信息技术这个定义还比较狭窄,实际上不只是它,其他任何高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都应该作为的考虑部分。通过跟传统金融的互相渗透和组合,创造出更好的联系。它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曾经总结过,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好的产品,更低廉的到达客户的成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风控的体系。我们统计了一下,全球在方面的融资,去年达到了200亿美金,还有不断的企业在涌现。

在解决方案当中,它的核心动力来自于信息技术的不对称性,第二,对于交易成本的降低,第三,供求关系两边的拓展,以及客户体验的提升。这些都是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

那么金融科技在汽车领域当中有多少应用?大家可以看到,批发金融领域,上汽金融利用射频识别技术、互联网的应用,来进行库存盘点。车享利用批发金融的互联网化,建立起了新的模式。在消费金融领域,这方面上汽走得会比较快,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方面进行全渠道的服务,如好车易贷等等的方式。

在汽车保险领域,保骉保险,实际上是一个互联网车险的品牌,通过平安、众安的合作,来进行随车随人的里程定价,为二手车提供服务。这个业务发展也是属于跑马圈地的环节。中国政府对信息网络个人信息的管理还不是很谨慎,还不是很紧密。如果在欧洲这样的系统当中,不可能这么快的跑马圈地。所以有这种想法的企业可以尽快布局,因为到后面会建立起一部分的门槛。

同时,对应于其他的,像汇通租赁和其他的一些企业,都有新型的在线的融资方式,以租养贷等等。

总体来说,金融科技的导入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最后谁会成功?成功的企业一定是以消费者的感受、体验作为第一要素的企业。

另外平台供应商也将起到比较大的作用。前提是要为用户提供对应的不可缺少的一些服务和门槛。

汽车共享

汽车共享领域,无论中国还是国外,这段时间都提出了很多新型的出行方式。特别是在亚洲,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其核心在于使用权和拥有权的分离。通过这个发展过程,我们看到不同的模式在以不同的角度触动市场。而这个市场的高速发展,也造成了很多问题。很多网约车的管理办法,在不断出台。总体上来说,政策是宽泛的,是积极鼓励的,但是限制了一定的创新。

如今消费者将汽车当做通勤、商务、出游的全能工具。但是一辆车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需要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服务甚至不同的车型来满足他的需求。最后一公里,可以用分时租赁车去完成,也可以用,甚至远一点的地方可以用商务型的汽车,或者是7座的SUV等等。不同的车型、不同的使用频次也需要相应不同的解决方案。

最新报告:张君毅:《2016中国汽车金融报告解读》 2

我们总体认为,这个市场仍旧会高速成长。最近一个数字比较流行:未来汽车租赁市场有4500万辆。如果这个数字会到,那么这样一个汽车长租短租市场也会得到非常快速的发展。

另外我们也做了专车约车从需端的角度分析。考虑到供给的因素,考虑到沪牌的因素、户口的因素,这些数字可能要进行调整。但是不管怎么样,整个市场的潜在需求还是很多的。当一个地方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另外一个地方一定会推开一扇窗。

但随着这个市场的发展,交通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很多消费者开始出现对应的需求和内容。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以及政府扶持的情况下。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共享平台和出行公司,都提供了自己相关的汽车金融服务。这也证明刚才说的,汽车金融和共享出行是相辅相成、互相推进的两个因素。

不论是轻资产的模式、重资产的模式还者混合的模式,最后的环节在于,谁来买车、谁拥有车、谁来使用车,以及最后二手车怎么处理。这背后的环节给汽车金融企业提供了很多的商机。神州租车刚起步的时候,二手车处置就给优信拍去拍卖。企业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神州租车开始做一些二手车处置的业务等。这些都是汽车平台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出现的。

另外我们认为,网约车新规落地以后,实际上正当职业的兼职车主将会转入拼车平台,两极分化会越来越明显。分时租赁,最近各企业由于不同的因素,特别是主机厂,对分时租赁推进是非常激进、非常积极的。不论是原地取还车还是异地取还车,都将会在市场上出现。

我们认为最新的趋势,首先共享方面的法规会逐渐落地,市场集中度提高。优步和滴滴的合作不仅造成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同时也对市场竞争产生新的影响。当然,这场战争远远没有结束。第三,主机厂出于汽车消费因素,会加速布局汽车共享领域,无论是分时租赁还是其他的方式。另外国际巨头也在导入这方面的业务。

最后这些将会对供给侧,对平台参与方以及金融机构产生新的影响因素。对于供给侧来说,网约车的确有一部分是在侵蚀传统租赁车的市场,另外一方面主机厂也在试水租赁业务。平台方各家都在建立自己的平台,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网约车的盈利模式一定会发生改变。当网约车数量受到一定的限制以后,大城市的网约车一定会给自己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同时金融机构也得到了新的发展空间。

中国金融市场展望

整个汽车金融市场实际上还是处在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发展的过程当中,同时整个市场相对国外的渗透率来说还是比较低的水平,汽车金融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利润环节。现在环境越来越恶劣、越来越特殊,除了和同业竞争以外,互联网巨头、科技公司也在渗入到整个汽车金融领域。玩家越来越多了,金融科技无疑对整个汽车金融市场来说是一个促进作用。它能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和风控手段。消费者越来越精明,催化了很多新的经营方式,特别是汽车共享、汽车的分时使用。

未来,政策法规还将不断地调整以及发展。同时,外部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很多其他因素,也将改变或影响整个金融环境的创新。

同时,通过金融科技的创新,消费者会获得更多的新的体验。而且,汽车金融的企业当中,也越来越多的会把精力放在更为开放的汽车后市场,也就是所谓的汽车使用的环境和产品当中。这个市场活跃的企业,也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结来说,罗兰贝格和建元资本共同认为,未来的汽车金融市场不是一片红海而是一片尚未开发的,甚至是汪洋的蓝海。

CHINA∣汽车经销商

最新报告:张君毅:《2016中国汽车金融报告解读》 3

最新报告:张君毅:《2016中国汽车金融报告解读》 4

郑重声明:本网站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链接:https://www.lakalar.com/redian/105201.html